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健康惠民工作
改扩建后投入使用的竹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环境更敞亮洁净。记者 吴青华 摄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长期以来,南宁市卫健委坚持以惠民、利民、便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共享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家门口有了好“医”靠
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逐步形成
青秀区竹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2年10月改扩建后,就医环境更敞亮洁净、结构布局更有序合理、基础设备更完善。现在该中心不仅设置了电梯,而且为每间病房都增配了独立卫生间、淋浴设备,可进一步满足患者需求。
竹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姚贤聪透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原中心的设施设备、就医环境等已不能满足现行医疗服务的需求。经过改扩建后,中心执行“三区两通道”标准,规范设置传染病区和发热诊室区域,并对门诊医疗区、基本医疗区、公共卫生区、中医/康复区等四大区域进行分区管理,更符合诊疗规范要求。
自2018年起,南宁市按照“填平补齐、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不断加大在基础医疗方面的投入,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已连续6年将其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22年,我市已累计投资1.98亿元,共新建(改扩建)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配备基本医疗设备。今年还将新建1个、改扩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基本医疗设备。
据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以来,部分城区、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偏少、服务半径过大、服务人口过多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基本实现每个街道办辖区或每3万至10万人口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同时,新建和改扩建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就医环境显著改善。全市共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医院”评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逐步形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让居民切实享受到送到“家门口”的优质便捷医疗服务。
完善生育保障制度体系
让经济困难危重孕产妇生育无忧
近年来,南宁市妇幼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孕产期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妇女仍会在孕产期需住院治疗甚至病危抢救,产生的医疗费用给孕产妇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
自2006年起,我市将危重孕产妇救助项目纳入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危重孕产妇撑起生命“保护伞”。2006年—2022年,我市共救助1216名危重孕产妇,救治资金达1444.22万元。
目前,孕产妇为广西户籍或其丈夫(以结婚证为准)为广西户籍,在怀孕至产后42天内,在广西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抢救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危重孕产妇均可获得救助。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对符合条件的危重孕产妇办理救助。如家住宾阳县的谭女士在产褥期出现了脓毒性休克、脓毒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情况,让她备受煎熬,而高达11万元的医药费用更是让她的家庭雪上加霜。在了解情况后,当地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为谭女士申请危重孕产妇救助资金,帮助她解了燃眉之急。
为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患者享受到政策红利,南宁市印发项目宣传资料,通过医疗保健机构及时向孕产妇进行惠民政策宣传,并通过医疗保健机构的宣传栏、LED屏、孕妇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项目的重要意义和申请流程。遇到危重孕产妇救治时,医务人员会将项目相关知识向家属一对一进行讲解,帮助和指导做好救助申报工作,动员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保障母婴安全。
多年来,南宁市卫健部门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健康惠民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更多的卫生健康政策惠及百姓。
(记者 吴青华)
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吴青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