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与肠道有密切关联?最近,认知障碍症暨脑肠轴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芝加哥大学分子神经生物学中心主任sangram sisodia教授介绍了他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中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药物gv-971(甘露特钠胶囊)可修饰肠道菌群组成,减少大脑β淀粉样蛋白斑块。


(资料图片)

上海神经内科临床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脑肠轴”理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机制证据拼图”,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们也提供公众:要关注家中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问题,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这是正常现象,而是应及时送医,接受认知障碍诊断。

“脑肠轴”或适用于各种认知障碍

目前,全球有至少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每年新增约1000万病例。我国现有患者数超过1000万,约占世界总患者数的五分之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学源提供的文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公民中,有认知障碍的比例为5.3%;城市和农村认知障碍患者的比例为1∶1.36,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为1∶1.65。近年来,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其幅度高于很多欧美国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护理负担。

过去几十年,科学家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提出了多个疾病机理假说,但以此为基础的药物研发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gv-971是为数极少获批上市的药物之一。

在研发这款原创新药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耿美玉领导的团队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肠轴”机制——包括神经内分泌失调、促炎症、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在内的系统性失调贯穿整个病程,并且在脑结构损伤出现前就观察到这些系统性失调。这意味着,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初触发因素可能始于外周神经系统。

gv-971的化学结构式

“肠道是人体内神经元细胞数量仅次于大脑的器官,”刘学源解释,“这些神经元会分泌很多生物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来影响到大脑内的炎症反应,最后可能影响到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因此可以说,肠道菌群和大脑之间通过“脑肠轴”建立了联系,如果肠道菌群失调,就可能造成大脑β淀粉样蛋白的代谢异常或炎症反应增强。

除了阿尔茨海默病,“脑肠轴”还可能适用于其他认知障碍疾病,如血管性痴呆、血糖升高后的认知障碍,这些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今年3月,sisodia公布了他与david holtzman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与对照组相比,gv-971可修饰肠道菌群组成,减少β淀粉样蛋白斑块。实验还显示,gv-971能显著降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抑制神经炎症发生。

sangram sisodia教授在认知障碍症暨脑肠轴高峰论坛上演讲。

这项研究重复并支持了耿美玉团队在《细胞研究》上发表的gv-971治疗机制,证实其在靶向脑肠轴可影响特定菌群的基础上,还可抑制神经炎症并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理标志物沉积。

阿尔茨海默病需以整体观研究和治疗

“美国科研团队的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包括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汤荟冬说,“在发病之前,人体内肠道菌群可能已开始紊乱,所以我们可以将肠道菌群的变化作为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指标,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汤荟冬认为,“脑肠轴”发病机制提示我们,阿尔茨海默病或许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综合征,可以分为多种亚型。“人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所有器官都分开去研究,这也是西医和中医的一个差别。如果阿尔茨海默病是综合征,我们就更需要以整体观进行研究和治疗。”

sangram sisodia、刘学源、汤荟冬三位教授接受采访。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是综合征”这一说法,刘学源表示认同:“所有的认知障碍疾病可能都是综合征,我们是不是都可以通过脑肠轴理论进行干预呢?”在他看来,帕金森病引发的认知障碍、血糖增高引发的认知障碍、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共性,基于“脑肠轴”发病机制的gv-971可能都有治疗效果,所以有必要在这些疾病领域开展临床试验。而且除了“脑肠轴”机制,从海藻中提纯的gv-971或许还有其他作用,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对认知障碍患者有潜在疗效。

刘学源还想通过媒体提醒公众:要关注早期认知障碍,重视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问题。一旦发现老人的记忆力下降,虽然他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未下降,家人也应陪老人来医院就诊。“到医院筛一筛,看看到底有没有出现病理性的记忆障碍,有没有达到要治疗的程度。公众还要关注卒中后认知障碍,老人卒中后如果出现认知障碍并得不到及时治疗,也会影响到卒中本身的治疗效果。”

栏目主编:黄海华

本文作者:俞陶然